地處東北嚴寒地區,供暖期在6個月以上的黑龍江省中深層地熱能供暖有望迎來新的發展。近日,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2020年全省建設標準和科技工作要點》通知,要求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重點推廣中深層土壤源熱泵供暖,促進地熱能供暖可持續發展。
通知要求,各地要結合全省清潔供暖工作,因地製宜推廣地熱能、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通知明確,各地要認真貫徹省住建廳等四廳局下發的《關於加強黑龍江省地熱能供暖管理的指導意見》(黑建規範〔2019〕5號),加強地熱能供暖項目管理,重點推廣中深層土壤源熱泵供暖,確保“取熱不取水”,促進全省地熱能供暖可持續發展。
中深層地熱能包括蘊藏在地下深度200~3000m的岩土體、地下水等中的熱能資源及地下深度3000m以上的幹熱岩所具有的熱能資源,是“熱、礦、水”三位一體組成的極為寶貴的自然資源。具有穩定、連續、利用效率高等優勢,是一種清潔可持續利用的能源。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2019年,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加強黑龍江省地熱能供暖管理的指導意見》強調,“重點開發中深層土壤源熱泵供暖,嚴格保護地下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確保‘取熱不取水’,切實做到不浪費水資源、不汙染水質、不破壞土壤熱平衡、不產生地質災害,有效保障地熱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要求圍繞重點用熱地區,加大勘察和推廣力度,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推進地熱供暖項目試點示範建設。
全省範圍內集中供暖管網未覆蓋區域的新建建築以及老舊小區供暖改造項目,優先采用中深層土壤源熱泵供暖技術。嚴格做好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項目的前期地質勘查工作,進行適宜性評價。加強項目全過程管理,建立完善資源勘查與評價、項目開發與評估、環境監測與保護等各環節有效銜接的監管機製,規範市場主體行為。
地熱能是清潔、經濟、可持續利用的能源,科學開發利用地熱能建築供暖可以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有利於培育新興環保產業,促進城鄉空氣質量改善。黑龍江省地處嚴寒,供暖期在6個月以上,建築供暖直接消耗大量燃煤,是造成冬季空氣汙染的重要因素。黑龍省地熱資源豐富,具有資源潛力大、分布範圍廣的特點,地熱能發展潛力巨大。
通知要求,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項目台賬,加強對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項目的跟蹤指導和服務管理,提高利用效率。2020年力爭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麵積不少於50萬平方米。各市地要製定年度推廣目標,力爭年度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麵積不低於全省年度目標的10%,鼓勵積極拓展推廣麵積。
黑龍江住建廳要求建立發改、水利、自然資源、住建、環保等相關職能部門協同聯動機製,在地熱能供暖項目用地、審批、電價、運營模式等方麵加大政策支持,提高地熱能供暖實施主體的積極性。當由地熱能開發企業負責運維建築(小區)供暖時,供暖收費不得高於當地現行集中供暖取費標準。
在推動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方麵,通知指出,各地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公共機構節能改造項目,統籌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全省2020年度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力爭超過100萬平方米,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力爭超過10萬平方米。各市地要分別製定既有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年度計劃目標,力爭年度完成改造麵積不低於全省年度目標的20%,鼓勵積極擴大改造麵積。
通知要求,積極推進建設科技創新。加大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項目科研和技術攻關,鼓勵引導建設企業、科研機構申報年度住建部科技計劃項目和省科學技術獎。加強科技創新指導和服務,積極組織科技成果鑒定和推廣,定期發布建築節能技術產品推廣目錄,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技術體係,拓展工程應用。
責編:dhl